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集体备课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笔者在学校视导调研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学校每学期期初,都能按备课组认真制订集体备课计划,计划中有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内容安排、时间安排、主讲人安排,再查看集体备课的记录,也有备课组教师参与备课的研讨记录,有备课组最终形成的统一教学案。以上这些,如果光从形式上看,学校的集体备课应该说开展得扎扎实实。但如果深入一步查看一些集体备课的材料,再走进课堂听一听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究竟如何?冷静想一想,这些学校的集体备课,虽然应付上级检查或许能够做到无懈可击,但究其实质却还是流于形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其实还是收效甚微。
那么,当前一些学校集体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因为是集体备课,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备人,所以,主备人以外的其他老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而主备人在进行备课主讲时,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根本没有精心的准备,所以主讲人所讲的关于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对于其他教师或是隔靴瘙痒,或是纸上谈兵,其他教师在集体研讨中所起的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于是,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由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研讨,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实际上却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最终导致集体备课只是一个人的精心备课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大多数教师在自身没有精心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案的情况下,拿着别人的教案走进课堂,最终使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益的愿望与实际收到的效果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二是因为集体备课追求所谓的统一、高质,导致一部分主备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是从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出发,不是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而是从网络、杂志、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或教学实录。一些教师直接把名师的教案或实录剪贴过来打印出来,又不进行结合实际的重新整合修改加工和完善,于是出现许多学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几乎是一字不改的从网上下载的教学案,这些网上的优秀教案好则好矣,但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学案,根本不去学习、揣摩和研究,对名师教案设计的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地理解、正确地领悟,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路不是很清晰,走上课堂只是“依葫芦画瓢”,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由此而导致,这种形同虚设的集体备课实际上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绊脚石”。
三是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电子备课的要求。于是,出现不少学校的老师的所谓集体备课材料只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资源的“大杂烩”。在这样的电子教案中,我们找不到教师自我研读教材的心得与感悟,也找不到教师自我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更谈不上教师对备课和课堂的教学得失的反思与改进。教师走进课堂所使用的所谓集体教案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没有精细完整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走到哪里算到哪里,教学的随意性和无效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课堂要想取得高效益即使不是一句空话,也只能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